最近兩個月
南京市第一醫(yī)院心血管內科
(資料圖片)
收治了急性心梗患者250余例
年紀最小的患者僅30歲左右!
年齡最小的患者僅30歲左右
60歲出頭的市民于先生(化姓)今年初剛退休,發(fā)病時他正在準備去女兒家?guī)O子的路上?!爱敃r突然就覺得胸部悶得很,心跳得也怦怦快,難受得不得了?!?/p>
于先生回憶,當時老伴叫了救護車送至醫(yī)院,在急診做了心電圖檢查后,才知道自己是突發(fā)急性心梗。本就有冠心病史的于先生讓一家人和醫(yī)護人員們都很擔心,經過一系列急救操作及導管介入治療后,所幸轉危為安。
據(jù)悉,像于先生這樣的急性心梗患者夏季以來不在少數(shù)。
“近兩月收治急性心梗的病人有250余例,重癥監(jiān)護病房每個月都要住進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上百人”,南京市第一醫(y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yī)師查銘凡介紹,這其中年齡最小的患者僅30歲左右。
心血管疾病
通常在寒冷的冬季高發(fā)
殊不知
烈日當空加上時有雷雨天
很容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
為何高溫天容易導致心梗的發(fā)生?
專家介紹,相關研究表明,氣溫每升高1℃,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的總風險增加2.1%,意味著熱暴露可以使心梗風險增加。
查銘凡解釋,在酷暑天氣下,人體體表血管擴張散熱,血液就會集中于體表,容易造成心腦血管血液供應減少,導致缺血缺氧。與此同時人體出汗多,血液黏稠易形成血栓耳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也會出現(xiàn)心跳加快等不利于心臟健康的情況。
五分之一的患者
沒有疼痛癥狀
心血管疾病最典型的癥狀就是胸悶胸痛,是不是沒有這些癥狀就代表心臟很健康,就可以高枕無憂?
查銘凡介紹,研究顯示我國急性心?;颊咧谐^三分之一會出現(xiàn)不典型疼痛癥狀,五分之一的患者沒有任何疼痛癥狀,所以特別兇險。他曾經接診過一個病人,連續(xù)兩天在外院檢查無明顯異常,但到了他的診室,當著醫(yī)生的面竟突發(fā)劇烈胸疼,急查心電圖為急性廣泛性心梗,經積極搶救后好轉。
查銘凡指出,在醫(yī)生指導下根據(jù)需要進行相關的心臟檢查,對于呵護心臟的健康很有必要。
查銘凡提醒,根據(jù)最新血脂管理指南要求,還需特別注意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標。對于低危人群即普通人群來說,應小于等于3.4mmol/L;對于有高血壓的中、高危人群來說應小于等于2.6mmol/L。而對于已經有頸動脈斑塊等的極高危人群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標應小于等于1.8mmol/L。
今年新增加了超高危人群,通俗講就是做過心臟支架的患者群,他們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目標為1.4mmol/L。對于服藥患者來說,吃藥固然重要,而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標控制達標更為關鍵,如果只是服藥,而指標不能控制達標,仍然無法控制心血管意外事件的發(fā)生。
化驗單上的加號值得注意,但不能只關注化驗單。醫(yī)生建議,高風險人群最好在醫(yī)院進行危險分層,到了中年以上最好也加上雙側頸動脈超聲的檢查,如果有斑塊,也是心臟可能有問題的“預警信號”。
降低血脂
“管住嘴”這步不容小覷
心血管疾病儼然已經成為了全世界范圍內的健康殺手。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shù)已經達到三億多,而每年因為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shù)則達到了400萬,仍呈慢慢增長趨勢。
想要降低心血管病發(fā)病的可能,有哪些可以做的事?
“飲食要注意。”在查銘凡看來,降低血脂并不意味著再也不吃肉、再也不吃葷菜,而是應當更有選擇地吃。
“我們一般建議患者吃白肉,也就是兩條腿的和沒腿的禽類、魚類。”專家指出,白肉中富含高密度脂蛋白,是血管中的“清道夫”。高密度脂蛋白將血管壁里的脂肪輸送到肝臟去分解,處理分解成膽酸鹽,通過膽道排泄出去,從而形成一條血脂代謝的專門途徑。
反之,四條腿的動物的紅肉則應當相對少吃?!拔覀兺ㄋc說紅肉就是血管里的‘泥瓦匠’,低密度脂蛋白含有較多的膽固醇,它就像劣質的大氣球,龐大松散、不穩(wěn)定,與動脈關閉相撞時容易破裂,形成膽固醇碎片,因此是一個不合格的“泥瓦匠”,造成血管壁越來越厚,也是諸多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關鍵因素。
同時查銘凡指出,有些患者以為將主食換成雜糧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吃,但其實這也并不健康。即使是雜糧,也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后就會造成甘油三酯升高,從而會自動轉換成低密度脂蛋白,最終形成斑塊。
專家提醒,除了改變飲食習慣,戒煙限酒、積極進行運動鍛煉、調整良好作息,都對保護心血管很有幫助。如果出現(xiàn)突發(fā)的胸悶、胸痛且難以緩解,或者是雖然癥狀不持久但頻繁發(fā)作,都值得高度警惕心肌梗死,應及時就醫(yī)明確診斷。
轉自|南京市第一醫(yī)院
來源:江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