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鳳凰網財經訊 6月27日,鳳凰網財經聯(lián)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共同舉辦“2023夏季達沃斯·鳳凰網梧桐夜話暨清華經管之夜”交流晚宴,誠邀政商學界人士共聚一堂,就“科技變革與產業(yè)未來”這一主題進行深入探討,蒙牛為本次晚宴提供指定用奶。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在晚宴上就高關注度的人口問題發(fā)表了觀點與見解。原新表示,人口和經濟比起來的確是比較容易預測的。人口學本質上就研究三個變量,人怎么來的、人怎么沒的、活著期間一定會在空間發(fā)生的移動,簡單來說就是出生、死亡和遷移。而要說它簡單,它又是很復雜的事情,但是有規(guī)律可循。
為什么一直以來生育率、死亡率、遷移(率)都在發(fā)生變化?原新指出,背后的經濟社會、自然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非常復雜。這三個因素的關系,首先,死亡是一個剛性變量,或者說是一個被動性的變量,只要科技進步、只要生活狀況改善,死亡率一定下降,人們的壽命一定延長,長壽是人類文明的標志,也是人們的追求。遷移,發(fā)達國家面臨低生育率問題的時候,幾乎都是通過國際移民,發(fā)達國家低生育率的狀況比我們至少早走了半個世紀到一個世紀以上,而對于14億人口大國的中國,如果也依靠國際移民來應對低生育率問題或人口負增長問題,誰會來提供給人口?中國真的缺人嗎?國際移民在中國暫時行不通。
“其實,我們自己走了一條很漂亮國內移民的路,從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允許勞動力自由流動。從1982年人口普查657萬流動人口,到現(xiàn)在這一數字達到了3.84億,即27%的中國人在流動??梢哉f改革開放40多年,如果沒有流動人口的貢獻,我們近乎9%的年均GDP增長率是難以想象的?!痹抡f。但是,國內人口流動再怎么樣都是在國內調整,對國家層面的人口狀況沒有任何影響。這樣看來,唯一能夠對未來人口產生影響的就是生育。
談及生育問題時,原新進一步表示,國家現(xiàn)在使了那么大勁兒,從二十大到中央財經委員會的會議都在強調生生生,但其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是現(xiàn)在的經濟社會與人口的情形打破200年前的“馬爾薩斯陷阱”。
“馬爾薩斯認為只要生產力改善,產出在增加,人口就會增加。而現(xiàn)在恰恰是收入越高,生活條件越好,人們越不生了,這是個悖論。低生育率很有可能是貫穿于中國未來幾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常態(tài)現(xiàn)象。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低生育率時代的一些事情接踵而來,那也是規(guī)律性的結果。”原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