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年伊始,“超配中國”的呼聲就幾乎成為了華爾街的一道主旋律:多家投行在去年底的基礎上已進一步調高了中國資產定價上行空間。而投資界對這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集體唱多,自然也有望令全球市場上那些與中國經濟密不可分的大類資產獲益。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眼下加入這波反彈還為時不晚——中國經濟活動的全面恢復有望釋放超過8360億美元的超額儲蓄,并可能有助于緩解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即便部分全球主要央行在上半年仍將繼續(xù)收緊貨幣政策。
【資料圖】
Artemis Investment Management LLP駐倫敦的首席投資官Paras Anand指出,“就資產價格而言,我們正處于復蘇的早期階段。中國經濟的復蘇或正?;?,將在邊際上對全球增長產生積極影響?!?/p>
亞洲股市
自從去年底以來,高盛、大摩等華爾街投行就已經不斷為中國股票搖旗吶喊,并認為其在年內的表現(xiàn)將超越全球其他股指。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團均預計MSCI中國指數(shù)將上漲逾10%,花旗全球財富投資更是預計漲幅將達到約20%。
富達國際多元資產基金經理George Efstathopoulos就表示,“這一次的復蘇將以服務和消費為主導,而不是投資,這對中國本地股票的幫助比其他經濟體更大?!?/p>
而與此同時,不少人認為,這波復蘇浪潮也料將擴散到其他與中國經濟密切關聯(lián)的市場上,尤其是中國周邊地區(qū)的股市。即使在基準指數(shù)邁入進入牛市后,亞洲股市仍有望將繼續(xù)上漲。
韓國等出口型經濟體以及那些依賴中國游客的東南亞經濟體——尤其是泰國將從中受益。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預計,隨著困境的緩解,亞洲股市將在2023年上漲20%。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 SA)則預計,MSCI新興市場指數(shù)將在年底前升至1110點。
大宗商品
荷蘭國際集團(ING)分析師表示,隨著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中國優(yōu)化防疫政策,布倫特原油今年的均價可能超過每桶100美元。
安本標準投資公司多資產團隊的投資總監(jiān)Louis Luo則指出,盡管西方國家的需求存在不確定性,但中國的重新開放進程將使投資者對做空石油“三思而后行”。
同樣,中國對銅的巨大需求也預示著大宗商品的良好前景,高盛預計,銅價將在12月底前突破每噸1萬美元。
鐵礦石顯然也有望受益,盡管其漲幅可能會因中國對價格飆升的打擊而受到抑制。
景順香港有限公司亞太地區(qū)(日本除外)全球市場策略師David Chao表示,鋼材和鐵礦石價格自10月跌至低點以來已經出現(xiàn)反彈,并且“對可能發(fā)生的建筑行業(yè)復蘇進行了定價”。
根據(jù)匯豐控股的數(shù)據(jù),在2020年東南亞取代歐盟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之后,來自印度尼西亞、泰國和越南的商品出口也受到了密切關注。
新興貨幣
自去年11月中國逐步開始優(yōu)化防疫措施以來,在岸人民幣已累計上漲了約7%。瑞銀集團全球財富管理的數(shù)據(jù)顯示,隨著經濟增長超過趨勢水平,今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可能從現(xiàn)在的6.72左右攀升至6.50。
人民幣和新興市場貨幣之間的60天相關性指標目前已經升至了0.7,這是五個月來的最高值。
重新開放的前景令做多泰銖等亞洲貨幣變得尤為有利可圖,它們都是中國游客回歸的受益者。在中國對銅的需求上升的情況下,智利比索也有望攀升。
Eurizon SLJ Capital經理Alan Wilson在年初的一份報道中寫,“我們認為這是中國經濟、中國相關資產以及更廣泛的新興市場領域的一個真正轉折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