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國際油價大幅跳水,跌破100美元,創(chuàng)下近三月內最低。受此影響,下周國內成品油價有可能迎來下調。
按照我國成品油調整機制,國內成品油價的下一輪調整將于7月12日24時開啟。上一次調價為6月28日24時,截至7月6日,本輪調整周期已經(jīng)過半,國內原油變化率為負1.39%,預測下跌75元/噸,折算為0.06元/升-0.07元/升。業(yè)內人士預測,如果國際油價持續(xù)下跌,那么在下一次調價窗口(7月12日)中,國內成品油價格有望出現(xiàn)今年以來的第三次下調。
市場對石油需求走弱的擔憂逐漸加劇,周二下跌“破百”的WTI原油價格就是直接體現(xiàn)。WTI原油盤中一度下跌10%至每桶97.43美元,最終收跌8.2%至每桶99.50美元,這是自5月11日以來該油價首次跌破100美元,也刷新了4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布倫特原油價格同樣表現(xiàn)低迷,周二下跌9.5%至每桶102.77美元,而就在不到一個月前,布油價格還超過每桶120美元。
受歐盟制裁影響,作為全球原油市場的主要供給國之一的俄羅斯石油出口量減少。此前,歐盟宣布將對俄羅斯石油實施分階段制裁禁令,根據(jù)該禁令,歐盟將在今年年底前有效削減約90%從俄羅斯進口到歐盟的石油。
摩根大通在日前發(fā)布的報告中分析稱:“七國集團提出為俄羅斯出口原油設定上限的計劃可能導致俄羅斯大幅削減原油產量。在最糟糕的情況下,油價可能升至每桶280美元。”
有機構已更新了對原油價格的相關預測?;ㄆ旒瘓F在本周二發(fā)布的報告中預計,如果全球經(jīng)濟在今年放緩至衰退水平,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可能在今年年底降至65美元每桶,到2023年底可能跌至每桶45美元。
此外,美元走強也是在最近幾個交易日拖累油價下跌的另一個因素。美元指數(shù)持續(xù)攀升,美元兌歐元匯率已飆升至近二十年來的最高水平。當美元對其他國家變得更加昂貴時,以美元計價的商品交易也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