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再來取貨吧!航運市場回暖 訂單同比增長182.1%
今年以來,受益于全球經濟開始復蘇、國際貿易需求改善等因素的影響,全球航運市場逐步回暖,以集裝箱船為代表的新船訂單得到快速釋放。目前船廠生產狀況如何?一起去上海長興島的造船基地看一看。
國際貿易需求改善 航運市場逐步回暖
央視記者 徐揚:這里是位于上海長興島中國船舶江南造船的一條船舶生產線,您現在看到正在建造的這艘船,就是訂單當中最多的15000箱雙燃料的集裝箱船。工作人員告訴我們說,今年以來,船臺作業(yè)非常的繁忙,所有的生產線都是滿負荷在運行。
記者注意到,2個船塢、兩個港池,16個碼頭,排滿了正在建造的大船,盡管進度不同,但卻井然有序,船廠技術人員告訴記者,為了提高效率,他們加強了資源配置和生產秩序的梳理,讓無形的流水線實現了節(jié)拍化生產。
據統計,全球集裝箱新船訂單自去年三季度開始出現明顯增長,今年以來更是攀升至近13年的新高。據中國船舶工業(yè)行業(yè)協會統計,前4個月,中國船廠新承接船舶訂單同比增長182.1%,在國際市場份額中的占比達到53.3%,很多船舶交付日期已經排至2024年。
集裝箱吞吐量增加 機電產品出口最多
船舶訂單的增加也反映了國際貿易的活躍程度,國家海關總署昨天(6月7日)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近三成,進出口增速也創(chuàng)下近年來的最高水平。那么,港口作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今年以來港口吞吐量有哪些變化?
寧波舟山港是全球第一個年貨物吞吐量突破10億噸的大型港口,在北侖集裝箱碼頭,9個卡口全部開放,一輛輛裝滿貨物的貨車通過查驗后有序進入碼頭。
進入港區(qū),記者注意到,所有的泊位都停靠著船舶,碼頭上的橋吊也全部開啟。
國家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5月份我國累計出口同比增長40.2%。其中,以機電產品為代表的高技術含量商品的出口占比較大,前5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4.78萬億元,增長31.9%,占出口總值的59.5%。
庫存增加資金積壓 企業(yè)盈利壓力增大
經濟持續(xù)復蘇,線上購物的需求不斷增加,再加上集裝箱“門到門”物流模式的流行,全球各個航線持續(xù)紅火,在出口的帶動下,外貿企業(yè),生產也是一片繁忙。但是在采訪中,記者發(fā)現由于境外港口檢疫和碼頭擁堵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集裝箱空箱回調不及時,臨時性的短缺也進一步拉高了海運費的價格,很多企業(yè)表示,海運費漲幅快,企業(yè)盈利壓力也在增大。
這是江蘇沭陽經濟開發(fā)區(qū)一家從事畫框畫板的生產企業(yè),走進車間,各個崗位一片忙綠,車間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疫情,國外需求量猛增,去年以來,訂單增幅高達70%,但是最近,畫框加班做出來了,可是外運卻成了問題。
同樣糾結的還有這家紡織企業(yè),他們從山東搬到江蘇,就是看好沭陽快捷的物流服務,但是現在,產品運到港口卻訂不到船,企業(yè)負責人說,現在不用擔心訂單,頭疼的是不斷延期的交貨周期。
江蘇沭陽商務局局長 蔣華超:目前影響最大的就是海運費的上漲,導致企業(yè)的庫存產品增加,資金積壓,有的產品的貨值已經低于海運費的價格。
據了解,今年以來,國際航運市場各項指數表現活躍,其中,反映總體市場行情的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平均值為2016.7點,比去年同期增長126.6%。
記者觀察:匯率原材料兩頭擠壓企業(yè)效益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除了海運費,企業(yè)還面臨著人民幣升值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雙面夾擊。
楊衛(wèi)在紹興經營一家專業(yè)的窗簾企業(yè),做了二十多年的外貿生意,近期人民幣升值讓他印象深刻,對他企業(yè)的經營也帶來一定的影響。
浙江金蟬布藝總經理 楊衛(wèi):這是我經歷漲幅最大的一次,我們想加價,但是客戶不接受,所以我們夾在中間,企業(yè)只能暫緩接單。
同樣不敢接單的還有這家機電公司,產品主要出口東南亞、俄羅斯等國家。原本期待“開門紅”后,今年能大賺一把,但是原材料夸張的漲幅讓企業(yè)負責人的心境一下落到低點。
而造船業(yè)最主要的原材料中厚板,今年價格一路上漲,到5月底,國內上海、廣州地區(qū)船用中厚鋼板的價格分別較年初上漲23.6%和42.5%。
據中國船舶工業(yè)行業(yè)協會統計,1—4月份,國內75家重點監(jiān)測船舶企業(yè)實現主營業(yè)務收入723億元,同比增長10.4%,但企業(yè)利潤卻有所下降。
專家觀點:需求增加 價格上漲 應繼續(xù)維護市場功能
專家表示,這一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有疫情背景下的短期因素,從長遠來看,在政策方面,關鍵還是要維護市場功能,勇于讓市場發(fā)揮自身的調節(jié)作用。
短期因素主要表現在受疫情影響,居民被限制在家里或者是非常小的范圍之內,大家普遍用貨物消費來替代服務消費,從而增加了對電子產品、家紡產品等消費類的額外需求。再加上今年以來,經濟活動的恢復以及收入的恢復,在一定程度上又進一步刺激了全球貨物消費的增長。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表示,隨著疫情的逐步控制,貨物需求在經濟恢復的過程中會逐步放緩,而隨著主要生產資料產能利用率的持續(xù)提升,上下游供需匹配度將進一步提高,工業(yè)生產領域的穩(wěn)價因素將明顯增多。
專家表示,對于企業(yè)來講,要高度重視成本管控,通過精細化管理,多措并舉降低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企業(yè)發(fā)展的不利影響,并采取合理的避險措施來抵消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產品的成本影響。另外,在當前全球通脹壓力上升的形勢下,政府部門要繼續(xù)維護市場功能,堅持讓市場發(fā)揮自身的調節(jié)作用。
(總臺央視記者 徐揚 郝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