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水滴公司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IPO,成為中國在紐交所“保險科技第一股”。水滴公司上市后的股票代碼為“WDH”,首次公開招股發(fā)行30,000,000股美國存托股,發(fā)行價為每股12美元。
2020年傭金收入貢獻89.1%
資料顯示,水滴公司2016年創(chuàng)立,旗下目前主要有兩塊業(yè)務,網絡大病求助平臺“水滴籌”和健康險科技平臺“水滴保”,通過整合的商業(yè)模式為用戶提供跨越病前保障和病后支持的解決方案。
據介紹,水滴籌是網絡大病籌款0服務費的開創(chuàng)者,也是國內最大的個人大病求助平臺。水滴籌不以盈利為目的,屬于病后救助,但水滴籌通過社交網絡助力公司觸達用戶、喚醒捐款者對于自身身體的關注和普及教育保障意識。而水滴保作為互聯網保險科技平臺,和62家保險公司合作,用科技助推普惠保險,作為一個聚焦在互聯網健康險的保險平臺,為下沉市場用戶提供高性價比的保險產品和從承保到理賠等全流程的保險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水滴保傭金收入是水滴公司的主要收入。2020年水滴公司凈收入30.28億元,同比增長100.4%;其中傭金收入26.95億,占比89.1%。
數據顯示,以健康險和壽險的保費規(guī)??矗?020年實現超過144億元的首年保費(FYP),截至2020年12月31日,累計服務保險用戶7,940萬人。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中國在醫(yī)療保障方面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得到充分滿足,缺口高達數萬億。中國的保險滲透率和保險密度仍遠低于發(fā)達國家。艾瑞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壽險和健康險來自線上渠道的保費占市場總量的6.0%,2024年,這一比例有望提升至9.7%,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6.1%。
在當下的國內保險業(yè)格局中,健康險無疑處于“C位”,壽險和健康險已經成為保險市場主要增長動力。2014年以來,一系列監(jiān)管政策相繼出臺,旨在從多個維度推動商業(yè)健康險發(fā)展,過去數年健康險保費持續(xù)保持兩位數增長。2020年健康險保費同比增長15.66%。2021年1月份,銀保監(jiān)會等部門提出,力爭到2025年,商業(yè)健康保險市場規(guī)模超2萬億元。今年4月,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推進普惠人身險快速發(fā)展,面對低收入人群積極開發(fā)投保門檻較低、價格實惠、保障責任簡單明確的產品。
過去三年,水滴保的業(yè)績呈現“指數級增長”勢頭,截至2018年12月31日、2019年12月31日和2020年12月31日,累計購買保險用戶人數約為170萬、880萬和1920萬,而通過水滴保產生的首年保費(FYP)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別為9.72億元、66.68億元和144.26億元。
2019年開始,水滴公司開始發(fā)力長險業(yè)務,占比不斷提升,2020年長險產品首年保費(FYP)為25.1億元,同比增長356%。長險傭金收入占比從2018年的0.6%提升至2020年的21.5%。
技術服務收入提升
作為一家保險科技公司,水滴在招股書中重點提到“先進的技術和差異化的數據洞察力”。經過近5年發(fā)展,水滴公司已經逐步形成一套名為“水滴大腦”的智慧系統(tǒng),借由大數據層面的巨大優(yōu)勢,通過采集分析處理實現大數據的基礎,進而通過AI能力(NLP、OCR、推薦算法、核身鑒權等),賦能落地應用,最終形成智能核保、智能理賠、智能醫(yī)療、風險控制等解決方案。目前水滴保已經完成了承保核保、續(xù)費續(xù)保、退費退保以及保全服務的智能線上化,實現率接近100%。
水滴亦在與合作伙伴進一步滲透到保險價值鏈,目標是向保險公司提供智能核保、智能理賠等數字化服務。技術服務收入從2018年的0.59億元,提升至2020年的1.94億元。
水滴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CEO沈鵬認為,水滴本質上還是一個健康保障平臺,健康險只是一個開始,也是水滴未來的入口,后續(xù)水滴會不斷的擴大保險產品和健康服務的供給。
據悉,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依托于在籌、保險等業(yè)務的用戶積累、數據洞察和支付能力,水滴開始向藥品和健康管理領域拓展,陸續(xù)試水“水滴健康”和“水滴好藥付”等業(yè)務,水滴健康為健康體和帶病體提供互聯網醫(yī)療和健康管理服務,水滴好藥付則主要為帶病體提供保險創(chuàng)新支付和健康管理等服務。
而在未來戰(zhàn)略上,水滴公司的目標是打造一個"保險+健康服務"的生態(tài)圈,進一步擴大用戶覆蓋面和參與度,投資于數據分析和技術基礎設施,深化與醫(yī)療機構的合作關系,打通各種醫(yī)療支付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廣泛的醫(yī)療健康服務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