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公司 >

退保金增加 建信人壽償付能力四連降增資60億

近日,建信人壽披露了今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報告顯示,該公司二季度保險業(yè)務收入76.3億,實現(xiàn)凈利潤2.15億,結合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的凈利潤1.01億,今年上半年建信人壽合計盈利2.16億。

而從償付能力來看,雖然滿足監(jiān)管要求,但這已經是建信人壽自2018年3季度以來連續(xù)四個季度出現(xiàn)下滑,截至2019年二季度,建信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由123%降至104%,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也由154%下滑至131%。

一位接近建信人壽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價值型業(yè)務做得多了,償付能力自然就會下來,之前建信人壽公布將增資60億,目前增資手續(xù)正在辦理,辦理結束,償付能力就會上去。”

對于該公司盈利原因,償付能力下滑以及其他問題,本報記者聯(lián)系建信人壽相關人士,其告訴本報記者,由于建設銀行將于8月29日披露2019年中報業(yè)績,目前正處在靜默期,不便回答相關問題。

保費下降在預期之內

7月19日,建信人壽在中保協(xié)發(fā)布公告稱,已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于建信人壽增資實施方案的議案》,確定增資規(guī)模60億元,增發(fā)股份26.25億股,股份總數(shù)增至71.2億股,注冊資本變更為71.2億元。

其中,股東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未參與本次增資,持有的股份由5.08%縮減至3.21%。其放棄認購的增發(fā)股份由全國社?;鸾邮?,若增資獲批,全國社?;鸪止杀葘⒂?4.27%增加至16.14%。

實際上,此次增資早有眉目。今年4月30日,建設銀行發(fā)布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向旗下建信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增資30.6億元,增資后,建設銀行持有建信人壽股權比例仍保持51%不變。

如此看來,建設銀行這一公告信息與建信人壽此次增資契合。建設銀行也坦言,本次對建信人壽實施增資,將有助于增強建信人壽的償付能力,提升市場地位和競爭能力,推動集團普惠金融業(yè)務的發(fā)展,更好地滿足日益增長的保險保障需要。

公開資料顯示,建信人壽的前身是成立于1998年的太平洋安泰人壽保險, 2011年建行等數(shù)家機構收購太平洋安泰人壽保險,其中建行以51%的股權占據(jù)絕對控股地位,該公司亦由此轉身成為國內首批銀行系險企,同時更名為建信人壽。

作為銀行系保險公司,銀保渠道是公司天然的主渠道,也是相較于其他保險公司的優(yōu)勢資源。利用銀行渠道的特有優(yōu)勢,該公司次年保費收入得到爆發(fā)性擴張。2012年建信人壽實現(xiàn)原保險保費收入58.68億元,這一數(shù)字是2011年的4.6倍。而在此后的2013年到2016年間,該險企也一直保持增長趨勢,增長幅度分別為19.50%、126.61%、29.19%、124.67%。

但自2017年開始,建信人壽保費增長出現(xiàn)疲態(tài)。2017年該公司規(guī)模保費為422.70億元,同比下降26.42%,遠超行業(yè)平均6.06%的降幅。其中原保險保費收入295.44億元,同比下滑35.94%,在行業(yè)中由2016年的第11名降至第18名。而壽險整個行業(yè)該項收入在這一年卻是整體增長,且增幅高達20.04%。到了2018年,建信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49.07億元,同比下降15.7%。

不過,在建信人壽看來,保費下降在預期之內。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此前對記者稱:“自2016年起,建信人壽進入發(fā)展的第二階段,主推價值型產品,提升公司價值。隨著規(guī)模型業(yè)務向價值型業(yè)務的遷移,保費規(guī)模往往會經歷短期‘陣痛’。這也是保險公司制定轉型戰(zhàn)略時已有預期的情況。”

退保金增加

建信人壽作為銀行系險企在享受母行龐大數(shù)量網點引流便利的同時,也必然沾染渠道單一、產品單一的痛楚。

從保費收入的渠道來看,2018年建信人壽原保費排名前五的產品中,除金富躍3號兩全保險、龍耀一世終身壽險的保費收入同時依靠銀保、個險、高端渠道外,其余3款產品保費收入全部來自于銀保渠道。萬能險保費收入方面,排名前3位的產品保費收入則全部來自于銀保渠道。

與此同時,2018年,建信人壽排名前三的3款萬能險產品合計獲得保費收入165.36億元,在規(guī)模保費中占比近4成。

與大多數(shù)險企相同,建信人壽同樣面臨退保金增多的問題。2018年,建信人壽退保金為279.35億元,同比增長107.43%。其中,退保金額較大的險種主要為個人年金,2018年這一險種的退保金為198.9億元,在總退保金中的占比超7成。

退保金作為衡量壽險公司流動性的重要指標,一直受到保險公司的關注。建信人壽在年報中表示,針對流動性風險,公司提前預判,積極調撥資金,及時化解2018年集中退保帶來的流動性壓力,未發(fā)生流動性風險事件。但是,如果退保金持續(xù)上漲,或會對建信人壽轉型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

上述接近建信人壽人士表示:“建信人壽去年退保金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15年賣的三年期產品比較多,去年到期需要取出。但這些取出的客戶也可能繼續(xù)去購買一些保障型產品或者投資一些其他產品,所以退保金增加并不能體現(xiàn)一個公司的業(yè)務是否健康。而從公司的角度,2015年賣產品的時候,就會對未來客戶取出相應金額會有一個比例的測算,退保的情況都在大部分公司的預期之內,基本不會在退保上面栽跟頭,因為每個類型的產品,公司都有歷史經驗參考數(shù)據(jù),基本上前期都有準備。”

至于退保金增加對流動性的影響,該人士表示:“因為公司在賣出產品的時候,本身投資也配了,準備金也提了,所以不會有太大影響。除非是在經營當中,出現(xiàn)重大業(yè)績波動,或者是重大決策失誤,那是會產生很大壓力,但按照目前保險公司審慎經營的狀態(tài),大部分公司是不會因為退保出現(xiàn)顯著的現(xiàn)金流壓力。”

事實上,建信人壽2016年公開表示過要進行轉型,稱將從主推規(guī)模型產品轉為主推價值型產品,提升公司價值。但根據(jù)銀保監(jiān)會披露數(shù)據(jù),2017年,建信人壽萬能險占原保費收入比例為30.06%,2018年變?yōu)?0.19%。而且根據(jù)建信人壽2018年年報中保費收入據(jù)前五位的保險產品經營情況顯示,排名前三的萬能險產品保費收入為165.36億元,占總保費收入的比重為66.39%。

上述接近建信人壽人士表示:“轉型需要平穩(wěn)過渡,而轉型成效一般可以通過觀察該公司ROE水平的變化,今年上半年建信人壽價值創(chuàng)造能力相比去年有了很大提升,今年上半年的年化ROE達到9%,之前只有3%到5%。”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
海龍大廈以黨建工作為引領完成了轉型升...
博奧鎂鋁擴產完善完善區(qū)域深加工布局 ...
弘亞數(shù)控產能進一步釋放 專用設備的產...
捷信消金去年總資產同比下降近38% 凈利...
中遠???002401.SZ)股價低開低走創(chuàng)新低...
片仔癀(600436.SH)前十大流通股東3家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