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市場 >

鐘正生等:2022年全球“類滯脹”演繹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中新經緯1月6日電 題:2022年全球“類滯脹”演繹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作者 鐘正生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

張璐 平安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

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逐步走過復蘇最快階段,但通脹卻在持續(xù)攀升,陷入“類滯脹”困局。后疫情時代的需求復蘇遠超供給,帶來全面、持續(xù)的通脹壓力。歐美能源危機、國際供應鏈瓶頸等仍在發(fā)酵。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風險未散,其對需求的抑制或對供給的沖擊仍在繼續(xù)。2022年全球“類滯脹”演繹具高度不確定性。

隨著經濟復蘇與通脹上升,全球央行貨幣政策將積極轉向,海外央行整體邁向緊縮。一方面,發(fā)達市場資產價格“高處不勝寒”,在全球流動性趨緊之際,資產價格波動在所難免。另一方面,在美聯(lián)儲等發(fā)達經濟體央行政策正?;M程中,大部分新興市場將面臨資本外流壓力,財政立場將處于緊縮。

對于2022年可能存在的全球經濟與金融風險,我們對宏觀政策提出了幾點思考。

一、在防疫政策方面,嚴格防疫尚不可松懈,2022年經濟下行壓力下,防疫政策與“穩(wěn)增長”政策或需加強配合。

二、在貨幣政策方面,本輪中國疫后復蘇領先全球,經濟周期也與大部分國家有所錯位。貨幣政策穩(wěn)中趨松應是相對確定的大方向。

三、在匯率政策方面,人民幣匯率的適度貶值可能更合適,不僅是對沖出口景氣回落,還是釋放國內貨幣政策的空間。

四、在能源政策方面,雖然中國能源轉型的壓力很大,但中國仍然有時間和空間選擇以相對平穩(wěn)的方式渡過本輪全球能源危機。

五、在外貿政策方面,中國可把握中美經貿關系緩和的窗口期,同時戰(zhàn)略性加大農產品、能源品等商品進口,在保供穩(wěn)價政策上更顯游刃有余。(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
天天快播:FTX破產后續(xù):Genesis暫停提...
天天速讀:北京17日新增本土“100+366”...
全球速遞!V觀財報|聞泰科技子公司被英...
成都樓市“雙松綁”:建筑面積200平方米...
禍不單行!馬斯克兩公司被起訴
當前快報:中小實體企業(yè)數(shù)實融合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