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2月22日電 題: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或仍是未來投資焦點
作者 張翠霞 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
12月22日,深滬兩市股指無視海外市場強勢上漲,在房地產領跌居前、北向資金繼續(xù)小幅流出超17億元、科技創(chuàng)新成長股溢價走高、題材“妖股”上演跌停潮,以及在絕大多數行業(yè)細分指數持續(xù)強勢影響和刺激下,收出符合預期的強勢震蕩線。為階段性調整至“共振點”支撐的多頭反攻,或有缺口回補的夯實底部需要。不過,從趨勢邏輯看,二次探底是低吸布局機會。
滬指看,高開低走縮量調整線完成缺口回補,但攻擊角度過窄、MACD(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指標死叉下行,以及成交量萎縮等明確3600點一線還有多空爭奪和反復訴求;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放量上攻極陽線,未能突破5日線技術阻力,雖有成交量的放大,但MACD指標死叉下行未能逆轉情況下,或仍有二次探底風險和隱憂;結合科創(chuàng)50指數沖高回落,放量震蕩線未能突破5日線、深成指高開高走放量攻擊陽線已達14800點關口阻力區(qū)的運行情況,預期政策底信號明確下,或還有多空激烈爭奪的市場底出現。
盤口看,互聯網、云游戲、新型煙草、廣告包裝、無線耳機、知識產權、元器件、農林牧漁、公共交通、消費電子、網絡游戲、豬肉、元宇宙概念、蘋果概念、虛擬現實、小米概念、智能穿戴等板塊領漲居前,資金規(guī)模性凈流入,波動率平均超過2%,對指數構成較強正向引領和驅動,這是指數雖有分化但市場做多情緒較為高漲的核心。結合多空能量比,大漲超過9%個股105家,上漲超過5%個股273家,漲幅超過3%個股588家,大跌超過9%個股17家,下跌超過5%個股93家,跌幅超過3%個股278家的數據情況,預期不匱乏賺錢效應的深滬兩市股指,或因板塊輪動過快和夯實底部的訴求,有區(qū)間震蕩整固需要。但趨勢邏輯看,此位置已達籌碼回補機會區(qū)域,投資者可以遵循好股票“大跌大買”的投資策略博弈跨年紅包行情。
消息面上,中德兩國提出要積極開辟新能源、綠色和數字經濟等新的合作領域,釋放服務貿易增長潛力。結合研究機構Dealogic的數據,截至12月16日,全球并購交易額增長了63%,其中,科技和醫(yī)療行業(yè)占據了并購市場的最大份額。預期圍繞經濟結構轉型的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仍將是未來的投資焦點和重點。國內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修訂草案)》已提請審議;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進一步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等消息,明確“雙控”和“雙限”領域板塊雖有多頭反攻,但在國家大政策調控背景下,市場趨勢性多頭攻擊行情乏力,此為不宜過度考慮“便宜股”的核心和關鍵。
筆者認為,上海市提出要加強對新技術、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的前瞻研判,積極搶占數字經濟賽道;成都布局成立元宇宙產業(yè)聯盟,將構建交子大道元宇宙中心等組合拳利好,明確領漲居前的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仍有溢價走高的空間和動能。
有鑒于此,繼續(xù)趨勢看好核心受益的半導體、元器件、軟件服務、工業(yè)母機、稀土、特高壓、儲能、智能電網、充電樁、鋰電池、光伏、量子科技、新材料、光刻機、數據中心、電氣設備、航空、元宇宙概念、物聯網、人工智能、氫能等板塊,優(yōu)選“三低”細分龍頭公司,可收獲較有攻擊力度的“跨年紅包”。
2021年12月22日上證指數日線分析圖解
2021年12月22日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日線分析圖解
(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