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財經要聞 >

歐洲滯脹風險迫在眉睫:德國經濟遭遇“膝蓋斬”多國通脹率不斷上漲

疫情的陰霾還未完全散去,烏克蘭緊張局勢又給了歐洲經濟一記重拳。

在烏克蘭局勢升級后,天然氣和石油價格飆升,助推歐洲多國通脹率“更上一層樓”。德國聯邦統(tǒng)計局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CPI同比飆升7.3%,較2月份的5.1%大幅提高,創(chuàng)下1981年秋季以來的最高水平。同一日西班牙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據也顯示,西班牙3月通脹率亦超出預期,從2月的7.6%飆升至9.8%,創(chuàng)下1985年5月以來新高。此外,法國3月CPI同比增長4.5%,高于2月的3.6%,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在通脹飆升的同時,德國經濟增速預期遭遇了“膝蓋斬”。德國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將2022年經濟增長預測從4.6%大幅下調至1.8%,并強調由于烏克蘭局勢升級,德國經濟存在“實質性”的衰退風險。

委員會解釋稱,在沖突爆發(fā)前,不斷上升的工業(yè)生產和強勁的勞動市場顯示歐洲經濟正在復蘇。但烏克蘭局勢使經濟狀況迅速惡化,進一步損害了因新冠疫情而十分緊張的供應鏈,天然氣和原油價格大漲也令企業(yè)和私人消費承壓。

此外,德國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也坦言,德國面臨滯脹的危險,在經濟放緩的同時持續(xù)存在高通脹。

能源價格飆升打擊制造業(yè)

在能源價格飆漲之際,不少歐洲企業(yè)生產成本大幅抬升,嚴重侵蝕利潤、打壓生產景氣,一些公司只能被迫減產,甚至停產。

例如,歐洲最大化學品制造商巴斯夫30日表示,如果天然氣供應降至其需求量的一半以下,將不得不停止生產,天然氣短缺將對化工生產產生雙重影響:生產過程中沒有足夠的能源,也缺乏制造產品的關鍵原材料。

大眾汽車也表示,如果沖突繼續(xù)下去,將嚴重威脅到過去幾十年來為世界帶來自由和繁榮的秩序,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將遭受最大的損失。

對于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而言,烏克蘭危機正迅速威脅到德國昔日引以為傲的汽車、化學和精密機械制造商,經濟可能面臨“脫軌”風險。這場危機可能會給德國出口驅動型制造商帶來持久的經濟痛苦,一系列經濟指標都可能因此蒙上陰影。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德國是高度發(fā)達的工業(yè)國家,主要出口產品包括汽車、機械產品、電氣、運輸設備、化學品和鋼鐵,上述行業(yè)大多是能源產業(yè)鏈的中下游行業(yè),能源投入成本占比較高,公司盈利受能源價格波動影響較大。與此同時,德國又是能源進口大國,特別是對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依賴度較高,在能源緊缺背景下,騰挪空間有限,能源緊缺和價格攀升將從量和價兩方面對德國制造業(yè)產生負面影響。

除了德國,還有一系列國家也會受到影響。王有鑫表示,目前德國和意大利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度在50%左右,波蘭和拉脫維亞在90%以上,北馬其頓、波黑、摩爾多瓦依賴度接近100%。上述國家受俄羅斯進口能源減少的影響最大,工業(yè)生產成本將大幅提高,工業(yè)生產活動將顯著放緩,處于能源產業(yè)鏈中下游的化工、建筑、交通運輸等行業(yè)產出將下降。

對于未來而言,歐洲和俄羅斯在能源問題上仍在激烈博弈,能否和平解決將至關重要,歐洲經濟承受不了能源斷供的打擊。

德國意昂集團坦言,如果沒有俄羅斯的供應,德國經濟將面臨重大損害,德國需要三年時間才能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在供應中斷的情況下,德國天然氣網絡監(jiān)管機構將優(yōu)先考慮家庭供暖,而不是工業(yè)用途,因此能源需求旺盛的制造商將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

王有鑫向記者分析稱,根據3月初歐盟委員會發(fā)布的能源獨立路線圖,歐盟計劃在2022年底前減少2/3的俄氣進口。從當前情況看,歐盟自俄進口能源規(guī)模較大,多元化進口渠道有限,年底前可能無法找到充足的進口替代產量。在此背景下,年內歐盟地區(qū)的能源價格可能將在較長時間內維持在較高水平,各國通脹問題將繼續(xù)蔓延,經濟將持續(xù)遭受影響。

歐洲滯脹風險迫在眉睫

與美國相比,歐洲在地理上更靠近烏克蘭戰(zhàn)火,多國嚴重依賴俄羅斯能源,未來出現滯脹的概率也更大。

需要注意的是,飆升的能源成本已經讓德國的進口成本越來越貴,成為推動通脹的主因。德國聯邦統(tǒng)計局2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德國2月進口商品價格上漲了26.3%,盡管不及上月的26.9%,但依舊超過了1974年10月發(fā)生第一次石油危機時的漲幅。而如果排除能源產品,2月進口價格僅比去年同期高出14.7%。具體來看,天然氣價格同比暴漲256.5%,是造成進口能源價格高企的主要原因。

此外,烏克蘭局勢也給本已緊張的全球供應鏈帶來新的壓力,推高了歐洲以出口為主的制造企業(yè)的產品價格,物價上漲和不確定性也在抑制家庭支出。

在這一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對歐洲滯脹風險發(fā)出警告。德意志銀行策略師Jim Reid稱:“與20世紀70年代的對比將越來越難以忽視,因為大宗商品價格走勢與那個時候越來越像。”

富達國際宏觀和戰(zhàn)略資產配置全球主管Salman Ahmed也表示,預計大宗商品價格的漲勢將延續(xù),并將導致通脹走高、增長下滑,這意味著歐洲步入全面衰退的風險正大幅上升。

從數據上看,受通脹上升和烏克蘭緊張局勢等因素影響,3月歐元區(qū)經濟景氣指數從2月的113.9降至108.5,低于市場預期,消費者信心急劇下降。

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Ricardo Amaro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烏克蘭局勢正嚴重影響經濟信心。例如,在歐元區(qū)經濟景氣指數的五個組成部分中,只有服務業(yè)信心沒有下降,在經濟重新開放的過程中,服務業(yè)可能會有一些喘息的機會,而工業(yè)、零售業(yè)等領域都受到了打擊。

在外界警告聲不絕于耳之際,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成了少數的樂觀派。拉加德30日表示,歐元區(qū)正面臨增長放緩和通脹上升的問題,但仍然認為可以避免出現“滯脹”,她樂觀預計食品和能源價格不會繼續(xù)上漲。

從目前的情況看,歐元區(qū)滯脹風險在逐漸增大。王有鑫表示,從“脹”的角度看,受地緣政治沖突、能源供給短缺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本就受疫情影響的歐元區(qū)供需進一步失衡,德國、西班牙等多國通脹處于近40年高位。從“滯”的角度看,自歐債危機后,歐元區(qū)經濟就持續(xù)低迷,負利率等寬松貨幣政策效果有限,疫情反復疊加能源短缺,進一步打擊了歐元區(qū)經濟復蘇潛力。預計2022年能源短缺對歐元區(qū)經濟拖累將超過0.5個百分點。

關鍵詞: 歐元區(qū)經濟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
新華保險2021年凈利增長4.6% 資產規(guī)模破萬億元
年內6股鎖定退市 A股拉夏等3股恐將終止上市
公募基金年報密集披露期 明星基金經理...
2021年五大上市險企凈利潤2159.58億元 ...
中醫(yī)藥五年規(guī)劃發(fā)布 建設中醫(yī)互聯網醫(yī)院
清明假期即將到來 本地游依舊是游客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