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接觸基金的過程中,可能會聽說過“(阿爾法)”、“(貝塔)”這樣的一些術語。
最近就有基民咨詢,阿爾法和貝塔是不是很好的策略。
實際上,阿爾法和貝塔都是主流的策略,對我們選擇基金也很重要,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下吧。
基金漲幅跟大盤不同步的原因?
配置過基金的朋友可能會發(fā)現,有些基金跟大盤的漲幅比較同步,但有些時候,我們也會遇到基金跟大盤走勢不完全同步的情況。
例如大盤上漲了,持有的基金卻沒怎么漲,或者漲得更多;
大盤下跌了,持有的基金沒跌那么多,或者跌得更多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其實,股票等金融資產的收益來源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貝塔收益,跟隨市場一起波動;二是阿爾法收益,不跟著市場一起波動。
貝塔收益(市場收益)
我們可以把貝塔收益看作一種被動的投資收益,它是通過承擔市場風險所帶來的收益,代表著市場的平均回報。
貝塔收益是比較容易獲得的,例如通過配置指數型基金就能獲得貝塔收益,由此跟上市場的節(jié)奏。
阿爾法收益(超額收益)
而阿爾法收益是基金的實際收益和貝塔收益之間的差額,是投資收益中超出市場收益的部分。
阿爾法收益主要取決于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能力,對基金經理的選股和擇時能力要求比較高。
如果一個基金在某一時段的業(yè)績大幅超越市場平均水平,說明在基金經理在該時段的投資管理能力是比較突出的。
投資者應如何選擇?
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如果只想獲得市場的平均回報,可以配置寬基指數基金來跟上市場的節(jié)奏。
指數基金運作不依賴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費率相對較低,倉位一般在90%以上,在市場下跌的時候也不會主動減倉。
如果想要獲得超越市場的超額收益,就需要選擇一些優(yōu)秀的主動管理型基金了。
對于這些基金來說,超越基準指數的能力越強,說明它的阿爾法收益貢獻越大。
因此在挑選主動管理基金時,超越基準的數據可以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
一般來說,在市場單邊上漲或普漲行情中,指數基金的進攻性更強;而在震蕩市或者結構性行情中,阿爾收益明顯的主動管理型基金,突圍的可能性更大。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偏好去選擇。